2169 字
11 分钟
17,18,19以及第六单元的历史听写

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二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 美国的援助: 马歇尔计划
    • 科技进步: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 政策调整: 西欧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2. 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结果:

    • 经济增长,生活改善,国际地位提升
  3. 二战后,欧洲联合的原因:

    • 现实原因: 经济发展,避免战争,提高国际地位;
    • 历史原因: 欧洲统一思想源远流长;
    • 关键: 法德和解
    • 根本原因: 欧洲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4. 欧洲联合的目的:

    • 加快经济发展,维护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
  5. 欧洲联合的过程:

    •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盟
  6. 欧共体成立的基础、时间、性质和影响:

    • 成立时间: 1967年。
    • 性质: 区域性经济组织;
    • 影响: 促经济,提地位。
  7. 欧盟成立的时间、性质和影响:

    • 成立时间: 1993年。
    • 性质: 区域性政治经济联盟。
    • 影响: 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强欧洲内部合作,促进西欧国家经济发展。
  8. 西欧国家联合的特点:

    • 规模逐步扩大,领域逐步增多
  9. 美国“新经济”的特征:

    • 信息化,全球化,高效益 **
  10. 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及表现:

    • 原因:
      • 美国扶持,国内改革
    • 表现:
      • 经济高速增长,科技进步
  11. 日本崛起的影响:

    • 国际地位提升,冲击美苏两极格局,谋求成为政治大国欲望日益强烈
  12. 20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
  13. 被撒切尔夫人称为“安全网”的是:

    • 社会保障制度。
  14.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时期及广泛推行:

    • 建立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广泛推行: 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5.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目的:

    • 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
  16. 社会保障制度实质:

    • 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国民财富的再分配。

第18课:社会主义的从空想走向科学,冷战与苏联解体#

  1. 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的标志事件: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
  2. 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标志事件:
    • 十月革命(1917年)
  3. 社会主义从理想走向现实的标志事件:
    •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1917年十月革命
  4. 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三个表现:
    • 社会主义国家数量增加,苏联的影响力扩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跃
  5. 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压力,苏联为了与美国对抗,在政治和经济采取的措施:
    • 政治上: 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
    • 经济上: 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COMECON,1949年)
  6. 赫鲁晓夫改革的时间、措施、改革重点和评价:
    • 时间: 1953年
    • 措施:
      • 去斯大林化,农业改革(开垦土地,广种玉米),经济改革( 轻工业)
    • 改革重点: 农业
    • 评价: 有助于缓解人民的经济困境,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存在严重偏差。
  7.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时间、措施、改革重点和评价:
    • 时间: 1964年
    • 措施:
      • 政治稳定,经济稳步增长(“新政策”)
      • 改革重点: 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 评价: 有突破,但未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国民经济畸形,新兴产业落后。
  8.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时间、措施、改革重点和评价:
    • 时间: 1985年
    • 措施: “政治多元化”“公开性”
    • 改革重点: 前期经济,后期政治。
    • 评价: 脱离社会主义,直接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9. 东欧剧变的时间、表现、实质、原因:
    • 时间: 1989年。
    • 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 原因:
      • 根本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不适合本国国情
      •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外部原因:西方“和平演变”
  10. 哪个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
    • 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的国家主权危机
  11. 苏联解体的事件、实质、影响及解体原因:
    • 事件: 1991年12月
    • 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 影响: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加速多极化,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受严重挫折,客观上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 解体原因:
      • 根本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12.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启示:
    • 根据具体国情,坚持党的领导

第19课: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与民族独立运动#

  1.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为何出现新发展?
    • 殖民地解放,国际局势变化,民族觉醒,联合国和国际支持
  2. 亚非拉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
    • 摆脱殖民遗产,实现经济独立,政治稳定,社会改革,国际地位提升
  3. 万隆会议的背景、时间、地点、与会国、性质、内容/成果、影响:
    • 时间与地点: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 与会国: 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
    • 性质: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会议
    • 内容与成果: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 影响:
      • 为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奠定了基础。
  4. 在万隆会议上中国做出的贡献: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
  5. 二战后非洲独立的过程:
    • 1952 埃及vs英国 纳赛尔;1962 阿尔及利亚vs法国;1960 非洲年;1990 纳米比亚
  6.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 摆脱殖民统治,促进了社会政治变革,激发全球反殖民潮流
  7. 二战后亚非国家和拉美国家斗争的目的有何不同?
    • 亚非国家: 摆脱殖民统治
    • 拉美国家: 维护国家主权
  8. 二战后古巴在谁的领导下在那一年摆脱了哪个国家的控制走上了什么发展道路?
    • 1959 古巴vs美国 卡斯特罗 社会主义道路。
  9. 二战后巴拿马人民经过不断斗争从哪个国家手中收回了哪条运河?什么时间完全收回的?
    • 1977-1999 巴拿马vs美国
  10.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 推动全球去殖民化,形成新兴力量,促进全球和平与合作
  11.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增强综合国力,依据国情

第六单元:国际形势与全球化#

  1. 当今时代主题:
    • 和平与发展
  2. 二战后在哪个会议上决定成立联合国?
    • 雅尔塔会议
  3. 联合国的地位、主要机构和宗旨:
    • 地位: 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
    • 主要机构:
      • 大会,安理会,秘书处
    • 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4.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与国之间经济发展日益紧密,出现了什么趋势?
    • 经济全球化
  5.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成立了哪个经济组织?
    • 世界贸易组织
  6. 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简称?成立时间?职能?作用?
    • 英文简称: 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成立时间: 1995年1月1日。
  7. 当今影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原因?
    • 逆全球化思潮,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地区性经济危机
  8.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当今的世界格局?
    •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美苏两极格局
    • 当今的世界格局: 多极化,但也面临着国家主义和地区主义的挑战。
  9. 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 军事冲突,恐怖主义,经济不平等,气候变化,核武器扩散
  10. 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 信息时代
17,18,19以及第六单元的历史听写
https://fuwari.ahhf45.top/posts/post-4/
作者
GreenRoc
发布于
2025-03-24
许可协议
CC BY-NC-SA 4.0